保險貶值是不可能的,聰明人要學會把存單變保單!
每天閱讀一點點!
買了保險之後,只有兩種結果:要么有一天很有用,證明當時你肯定需要這筆保險金,有總比沒有強,應該感謝當初的英明選擇(雪中送炭);要么感覺沒有用,理由無非是你很健康或者很有錢,也不必後悔這筆微不足道的投資(錦上添花)。總有人擔心現在買的保險將來貶值的問題,我在這裡嘗試提供我的理解:首先,抵禦通貨膨脹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投資,只有投資回報率超過通貨膨脹率,才能達到保值的效果。但是投資不一定就能抵禦通貨膨脹,因為投資也有風險,如果發生虧損,或許比貶值的結果更慘。其次,貶值(通貨膨脹)不是保險獨有的風險,銀行儲蓄,基金股票等金融工具都有同樣的風險。我們常常說的分紅保險能抵禦通貨膨脹的預期,是基於保險機構的長期投資回報有超過通貨膨脹的可能性。第三,保險兌現的時間是不確定的,出險早的客戶雖然獲得巨額補償,但喪失的是將來賺取更多金錢的機會;出險晚的客戶雖然從金錢的時間價值來看並不合算,但這同時證明我們有時間去把握更多的賺錢機會,享受更多的生活美好。所以可以說:買了保險後,虧了就是賺,賺了就是虧。可以用數字的思維來看待這個話題如果, 一個人買了10萬保額的保險,假如30年後他可以有資格說這10萬不值錢,也就是說他擁有的資產總額遠遠超過10萬這個量級,那麼我們可以估算應該超過1000萬的人才有資格看不起10萬,而一個擁有千萬資產的人怎麼會去計較這10萬保額的保險投資的對與錯呢?千萬富翁得到10萬保險金的時候就是錦上添花。反之, 如果一個人買了10萬保額的保險,假如30年後他還說“這10萬很值錢”,也就是說他擁有的資產總額和10萬這個量級差不多,那麼我們估算他的資產應該是不超過100萬。只有幾十萬資產的人在得到10萬保險金的時候就是雪中送炭的感覺。綜上所述, 買保險沒有錯,因為雪中送炭有必要,錦上添花更好。但不買保險,因為需要雪中送炭時結果常常是雪上加霜。很多人會想,買保險就是抵御風險,以備不時之需,但把錢存銀行,等有事時取出來救急,不是一樣能起到這個作用嗎?實際上它們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現在的心臟搭橋手術,搭一根橋要5萬,兩根就是10萬,您如果把錢存銀行,每年存3000元,要存到10萬需要多長時間?——30年。如果這30年之中需要手術會出現什麼情況?錢不夠。手術做不了,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如果存在保險公司呢?您今天存3000塊錢,保險公司馬上給您準備出10萬塊錢現金,一旦您出了問題,這10萬塊隨時都是您的。如果身體健健康康,到30年的時候,保險公司同樣給您10萬塊錢。也就是說——您往銀行每年存3000元,要存到10萬需要30年;您往保險公司每年存3000元,要存到10萬馬上可以做到!保險可以即刻為您準備大量現金,而儲蓄做不到!還有人說我身體好也不差錢,萬一真得了病,醫療費還是拿得起的,所以用不著買保險!真的是這樣嗎?假如您有50萬,全部存銀行,不幸得大病花了50萬,您的存款等於零,以後您及家人的生活將差很多錢。但是同樣的50萬,如果40萬存銀行,10萬買保險,保額100萬,結果就完全不同了。萬一得了大病,保險公司送來100萬的賠款,看病花50萬,還剩50萬,加上銀行的40萬,您的存款等於90萬,以後您的生活依舊不差錢!財富不是永遠的朋友,保險卻是永遠的財富!而保險最大的好處,就是保證在“未來不可知的日子裡有一筆可知的金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