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為海外留學做足準備

為海外留學做足準備  

近年,除了愈來愈多父母計劃送子女到海外升學,亦有不少年輕人希望到海外進修,藉此擴闊視野。負笈海外,除了要慎選院校、科目及住宿等基本所需外,一份可以配合留學需要又周全的保障,不單可令父母更添安心,莘莘學子也可盡情求學兼體驗人生。





醫療及教育經費保障
選擇海外留學保險,有甚麼要注意的事項?首先,當然是留意保障範圍。海外醫療費用不菲,選擇保險計劃應按升學國家及個人所需計算保障額。即使不少留學生會按升學院校要求購買醫療保險,留學保險特設的備用住院醫療保障,可在現有的醫療保險上提供額外保障,讓受保人可於公共醫療以外選用私家醫療服務,令您更加放心!

海外留學保險的另一特色,是提供教育經費方面的保障。若留學期間父母不幸身故,子女亦不會因而失去教育經費,教育基金保障可助解決燃眉之急。
旅遊保不可取代

若留學期間遇上突發事情,留學保險提供的全球24小時緊急支援服務,可提供適時協助。此外,旅程中參與休閒和業餘體育運動,甚至萬一遇上恐怖主義活動或綁架事故,也同樣在保障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全年旅遊保險雖然同樣包括醫療、意外或更改行程等保障範圍,但由於保障期有日數限制,例如最長90天,因此不可取代留學保險。
安心開展學習旅程
為了讓您或您的子女安心踏上學習旅程,富衛最新推出專為海外留學而設的「海外留學保險」,計劃包括以下特點:
  • 特設備用住院醫療保障,就您現有的醫療保險提供額外的保障,最高可達港幣$2,000,000
  • 教育基金保障因不幸喪失摯親而未能繳付之學費
  • 就綁架事故提供恩恤探望及身故賠償
  • 保障學習旅程中的休閒和業餘體育運動,包括冬季運動、蹦極、登山、攀岩、騎馬、潛水等水上運動
  • 保障因恐怖主義活動而引起的個人意外及醫療相關的索償
  • 保障期可由中等教育延伸至終身教育
  • 醫療及個人意外保障更伸延至全球
  • 全球24小時免費緊急支援服務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熱點話題:香港老人如何養老


日前,香港大學教授周永新提出在香港推行全民退休保障方案製度,為65歲以上人士提供每月3000元全民老年金,不設資產審查。此提議引起全港大討論。

香港老年人生活現狀,60多歲仍為糊口奔命

2016年,香港有700萬人口,當中100多萬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佔總人口15%。到2041年,這個數字會增至近260萬,屆時,每三個香港人當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香港人長壽,根據最新數據統計,香港女性平均壽命為86.7歲,男性達80.5歲,稱冠全球。雖然長命,但香港的老年人卻不幸福, 三個老人中就有一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到了60歲本該退休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卻因為無錢養老,面臨困境。

在香港這座繁華喧鬧的城市裡,你不難見到兩鬢花白的老人在餐廳、超市、商場、辦公樓裡面做著最低等的工作:收銀、抹台、掃地、刷碗、清潔廁所… …年過六十、辛苦了一輩子仍不能坐下來喘口氣、享受兒孫繞膝之樂,反而和年輕人一樣,早出晚歸,為著兩餐一宿奔命,不敢懈怠。

在內地,有中國式養老保險,是個人和企業一起繳納保險金,到退休後每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及喪葬補助費。而在香港,卻無這樣的全民福利,長期以來“自力更生”、“自己顧自己”的理念主導著香港社會福利政策的走向,並無一套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所謂手停口停,便是要你工作一輩子。

香港老年人養老津貼,強積金制度保障不足

檢視目前香港老年人的退休保障,由政府扶貧委員會處理,可見老年與貧窮問題密不可分。首先,政府將65歲以上長者資產分級,審查個人收入與資產後,最貧困的可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金),相當於內地的特困金,每月4622港元。較貧困的一群,可領取到長者生活津貼,每月2390元。
  
作為一個有一點點個人積蓄或不憂住所的長者,退休生活只能依靠個人積蓄或子女供養,政府那裡是沒有任何津貼可領取的。直到年滿70歲,每月才可享有1135港元的高齡津貼。而香港現在的社會經濟狀況,一千多元根本不夠維持一個長者的日常生活所需,充其量僅夠買些水果打牙祭,故也被民間稱為“長者津貼”。

2000年,香港特區政府開始實施強積金制度,與內地的養老保險相似,強積金每月由個人和企業一起繳納供款。但不同之處在於,強積金由私人機構管理,打工仔可自由選擇購買不同種類的股票基金、指數基金、債券基金等,等到65歲退休後,可一次性提取本金和投資回報,作為養老之用。

強積金運行15年,不斷遭各方詬病,環球股市大起大落,投資回報甚微,打工仔還要繳納為數不少的基金管理費,根本無法指望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後,可以取出多少養老錢。

再者,強積金保障欠全面,例如家庭主婦、殘疾病患等沒有工作收入人士,由於沒有向強積金賬戶供款,老來就沒有保障。故強積金亦稱不上是全民退休保障。

香港需要什麼樣的養老,不論貧富方案引爭議

香港要不要建立一個覆蓋全民的退休保障計劃?

香港人怎麼辦?人口老化情況日益迫切,綜援制度嚴苛、強積金成效不彰,未能照顧到大部分退休人士的需要……社會一直有聲音要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讓全港市民都獲得保障,近年來亦有不少人或組織提出建議方案。去年,特區政府委託香港大學學者周永新教授對在香港推行全民退休保障進行研究,近日退休保障方案公佈,並正式展開公眾諮詢,為期半年,旋即引起極大爭議。

週的建議是實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政府撥出種子基金,雇主和僱員按收入比例供款,全港市民到了65歲人人可領取每月3230元的退休金,預計112萬人受惠,這一計劃被稱為“不論貧富”方案。

同時,政府又拋出一個“有經濟需要”方案:即年滿65歲長者,單身資產不多於8萬港元、夫婦兩人資產不多於12.5萬港元,每人可每月領取3230元退休金,預計25萬人受惠。

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是哪個方案,都會令政府開支大幅增加。就政府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至2064年,“不論貧富”方案累計新增開支2.4萬億元;“有經濟需要”方案到2064年累計新增開支總額為2555億元,兩者相差十倍。

假設政府全數承擔所有新增開支,維持現有稅率及稅制,“不論貧富”方案會令政府提早6年出現結構性赤字,財政儲備提早8年耗盡。政府憂慮會增加年輕一代負擔。

香港中大社會工作副教授黃於唱曾訪問過許多長者,發現不少存款三四十萬的長者非常擔憂生活,沒有安全感。“長者和我們不一樣,錢用完了就不會有機會再掙到了,所以他們會想著那些存款要留著看病,辦身後事。”黃於唱說,如果我們社會能每個月支付一筆基本生活金給這些長者,長者會活得更有尊嚴和安全感。

社會討論引發激辯,老吾老究竟誰來養

究竟“長者退休金”是為全民而設還是為“有經濟需要人士”而設? 要求艱難打工的年輕一代“跨代供養”上一代,究竟公不公平?針對政府拋出來的兩個方案,近日香港社會不同層面亦引起激辯,兩方陣營各有支持,亦有人提出第三、第四方案。

剛屆花甲之齡的鮮魚行學校前校長梁紀昌去年9月退休,夫婦二人預算每月花1.2萬元,因無須供樓加上略有積蓄,生活尚算寬裕,但他擔心患重病,積蓄會“一鋪清袋”,寧願政府推全民醫療保障,65歲以上長者醫療費全免,令他們可選擇到私立醫院求診。他批評,政府提出的退保方案設8萬元資產上限,只為“極低”收入人士做退保,“設了等於沒設”,而三千多元退休金亦肯定不夠用。

現年63歲的醫學會會長史泰祖則認為,未來人口老化加劇,醫療開支是天文數字,“有限的資源,應該用在有急切需要的人身上,有些長者是有財產的,不是窮。”故他贊成退休設資產上限,但限額及津貼等則仍可商討。

激辯聲中,最受矚目的是一群香港右翼青年的聲音,這幫年輕人憤怒髮問:為什麼要我們每個月出錢供養老人?他們享受到香港經濟騰飛帶來的機遇與財富,今天卻要求艱難打工的年輕人供養,極不公平!

有不少社會人士也認同年輕人的觀點,他們不反對建立覆蓋全部老人的退休金制度,只是堅持認為錢不應該從當下年輕人身上抽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設立長者退休金的意義是什麼?長者退休金的標準是應該看年齡,還是看資產?到底應該“錢花在自己身上”,還是應該“隔代供養”、“養他人之老”?這輪激辯仍在繼續。

老年人屬於社會的弱勢群體,發生醫療費用支出和意外事故的風險,普遍比年輕人大得多,因此需及時加強保險保障。那麼老年人保險該怎麼選呢?

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年事已高,保費通常比較貴,因此在保險產品選擇上要格外謹慎,爭取用有限的金錢獲得最妥善的保障。針對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推薦的保險產品有大病保險、意外保險及意外醫療保險等。重中之重的大病保險人說老來易病,一點也沒錯。


亡羊補牢的養老保險一般來說,超過50歲的人不再建議購買養老保險,時間較長不說,收益也不好。權衡之下,購買一些收益穩妥的基金或者債券更加合適,或者選擇幾份其他的理財產品。通過以上的分析和比較,老年人保險的選擇餘地比較有限,且支出不菲。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建議購買大病險+意外險+醫療險的組合。如果經濟預算有限,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一份合適的意外保險及意外醫療保險,也是不錯的選擇。在這裡開心保要提醒大家,老年人保險應該是長期的規劃,越早購買越好。而子女在關心父母的同時,也不妨完善自身的保障,打好提前量,讓自己的老年無憂。

溫馨提示:在為老年人購買保險時,可重點考慮大病保險、意外保險及意外醫療保險等險種。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在為老年人購買養老保險時,要注意其年齡,超過50歲的人不建議購買。

聯繫方式:手機:15546778202/65678202
QQ: 861119911
郵箱:861119911@qq.com/insurancehk@yeah.net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kmslee” 香港保險快遞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全年 vs 單次旅遊保險大比拼


全年 vs 單次旅遊保險大比拼  

旅遊保險已經不再是一種額外保障,而是旅遊的必備品。如果您熱衷旅遊,又或經常要到外地公幹,有否想過購買全年旅遊保險?決定購買前,不如先看看全年及單次旅遊保險的分別吧!
保障日數各不同
全年或單次旅遊保險的保障範圍大致相同,一般包括醫療保障、行李延誤或遺失,以及旅程延誤等,有些旅遊保險甚至設有租車自負額賠償或高爾夫球一杆入洞保障;而兩者分別主要在於受保日數及每次行程限制。
   
受保日數 
每次旅程最長日數
全年旅遊保險
全年(旅程次數不限)
最長 90 日
單次旅遊保險
按每次旅程日數計算
最長 180 日
全年旅遊保:旅遊達人或公幹人士必備
要衡量自己應該購買全年抑或單次旅遊保險,當然先要了解自己的旅遊習慣。如果您通常一年內只去一兩次短途旅行,單次旅遊保險應該是較相宜的選擇。
相反地,對於經常四處旅遊的人(例如全職旅遊 blogger)或經常出差的人士,全年旅遊保險也許較適合。舉例說,如果您平均每月至少要出差一次,每次約3至4天,購買單次旅遊保險的總開支已幾乎等於,甚至高於全年旅遊保,您當然會懂得如何選擇吧!
若經常外出公幹,購買全年旅遊保會更省時及划算。
如行程臨時改變,全年旅遊保險可免卻更改保險安排的不便。
省卻不便 短線旅遊亦受保
全年旅遊保另有一個好處,就是省卻每次購買保險的不便。如上例,如果每次出差都要處理保險安排,必定不適合公務繁忙的「大忙人」。另外,如果您的旅遊習慣比較隨心,希望可隨時延長或更改行程,購買全年旅遊保便可免卻更改保險安排,只要是90日內的旅程都一律受保障。
別忘記,往內地或澳門短線旅遊也應購買旅遊保險!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不一定越洋過海才算是旅遊,不少人都喜歡趁週末到內地或澳門短線旅遊,甚至即日來回,卻未必會為行程投保。全年旅遊保就可為這些短線旅程提供保障,讓您隨時安心出發,盡情投入每個旅程!
不論全年還是單次旅遊保較適合您的需要,富衛均提供快捷方便的網上投保服務。立即按此了解更多!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十問實答 聖誕起飛前必備手冊

Travel


十問實答 聖誕起飛前必備手冊

說到最新的旅遊喜訊,最令人振奮的,應該逃不出以下兩項:
首先,日本政府方面開始研究放寬免稅政策,讓旅客在同店購滿5千日圓(約316港元),即可辦理退稅優惠(注:放寬前需消費滿1萬日圓,而現時日本的消費稅為8%)。這個不用多說,Shopping的朋友,您開始收拾行李了吧?
第二,聖誕假期即將來臨,又是時候出外旅遊的最佳時機。若好好利用剩餘的年假,說不定可以去一個中至長途trip。差足電後,可以繼續回港搏殺。
如果您已經萬事俱備,連機票都訂好,那我先祝你有一個愉快旅程,以下有些提點,可能對您有幫助;若您忽然興起聖誕起飛念頭,這篇文章您更需要參考參考…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機票篇
Q1: 聖誕節機票一定有附加費,甚至沒有機位?
A1: 是的,聖誕假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過正值香港人旅遊旺季,旺季附加費一定少不免。但這並不等於沒有機會買到比較經濟的機票。雖然機會較微,但如果這個時候,您可以特別留意綜合旅遊網站,他們可以幫您快速在云云航空公司中,搜尋較為經濟的套票,讓您看中價錢就出擊。旅行意慾高漲的您就不會掃興,順利過一個旅遊假期。
另外,雖然香港人大多喜歡自由行,您會認為旅行社沒有用處,那就錯了!首先旅行社也有出售自由行套票,由於他們預留大量機位及酒店,所以在作業形式上,他們有時會把未滿人數的旅行團所預留的機位及酒店房,組合成自由行套票出售。所以在旺季時,反而查問一下各大旅行社,可能會有意外收穫。
Q2: 網上預辦登機好嗎?
A2: 真的視乎情況需要。但其實在旺季,使用網上預辦登機服務的確比較方便,乘客在登機時只需以手機出示登機證的QR Code即可,數碼登機證又可以輕易保存於智能手機程式內。再者,機場櫃位一定大排長龍,很多航空公司都開設「已預辦登機的寄倉行李」櫃位。所以當您到達機場後,您只需辧妥行李寄倉,就可以輕鬆入內 。而且,航空公司一般會超額出售機位,如果您早已確定登機,這樣便大大減低因客滿而被調動班機的問題。
住宿篇
Q3:  青年旅舍、旅館抑或酒店好?
A3:  這當然要視乎您的目的同旅遊預算而定。
青年旅舍 – 住宿預算不多,希望認識更多不同地方的朋友
旅館 – 想有私人空間,但又不想負擔昂貴住宿費用
酒店 – 預算充裕,對住宿方面有一定要求
Q4:  不想被房務員打擾清夢,但又想有清潔房間服務,應該可以怎麼辦?
A4:  很多人都陷入這兩難境地。害怕房務員早上吵醒您同時,但又想得到房間清潔服務。這其實是有解決方法的。先在睡前把「請勿打擾」的牌子掛在門上,起床後可以致電接待處,要求清潔房間服務。(有些較高級酒店會有電子按掣服務,位置通常在插門卡旁,那就方便得多)
或許,您亦可要求房務員將替換物件放在門口,不讓其他人進入房間。不用害怕麻煩別人,畢竟這是住客的權利。
兌換篇
Q5:  出發前,還是到步後兌換當地貨幣?
A5:   以一般港人旅遊熱點觀察所見,如台灣、韓國、日本或泰國等,到步後的滙率的確相對於香港銀行或找換店為佳。有朋友甚至細心提示編者,於到步後,又未出閘前的找換店,相對出閘後的找換店滙率更佳!這個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不過,大家在出發前,也應該先兌換一些當地貨幣,因為旅程上可以遇到出乎意料的事太多,備有少量現金較為安全。
(有關精明兌換貼士,可瀏覽http://blog.fwd.com.hk/zh_HK/2015/08/11/currency-exchange-charges-overseas-withdrawal-tips/ )
Q6:  到銀行兌換外幣,有什麼需要注意?
A6:  由於銀行未必存有外幣現鈔,所以建議預先電話預約或透過網上銀行進行登記,避免「白走一趟」情況。
旅遊保險篇
Q7: 是否一定要買旅遊保險?
A7: 雖然政府沒有不買旅遊保險便不能出境的規定(有別於工作假期),但是一般出遊都理應購買旅遊保險,保障自己,以備不時之需。而不同旅遊保險的受保範圍有異,有時未有包括一些「極限運動」,所以選擇時都要小心看清楚條款,甚至記下支援熱線,將一份記錄留給家人,以備不時之需。
Q8: 如何選擇旅遊保險?
A8: 要選擇合適自己的旅遊保險,購買前應看清楚條款細則,再與其他保險公司作出比較,切記不要因為貪平而胡亂購買。
出發篇
Q9: 有沒有罰款陷阱?
A9: 在出門口前,可以用電子行李秤測量一下行李重量。另外,機場亦設有電子行李磅。記得謹守限額行李規定,避免遭到航空公司罰款。
Q10: 應該預早多少時間到機場?
A10: 編者會建議在起飛90分鐘前到達機場。因為某些航空公司,已經需要乘客在60分鐘辦理登機手續,否則有權不被寄放行李。
至於要預早時間,是方便作好起飛前最後準備,例如列印登機證、到機場櫃位領取數據卡或「Wi-fi蛋」等。
請記緊,無論您準備預訂機票,抑或出發前,最好看清楚護照有效日期,免得落得空歡喜下場。富衛博客預祝大家聖誕,旅遊,快樂!


博客資料謹供參考,富衛人壽保險(百慕達)有限公司及其聯繫公司 (“富衛”)雖然已盡力確保所載的資料正確無誤,但富衛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或陳述。富衛將不會因無法或不能使用任何資料或任何此博客所載之資料的錯誤或遺漏而負上任何直接、附帶、後果性、間接或懲罰性的損失的責任,使用者應自行小心評估資料。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加息來臨,你儲好彈藥為未來鋪路了嗎?

加息來臨,你儲好彈藥為未來鋪路了嗎?
只需5年,給你一個可見的未來!😉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要學會利用保險鎖住財富

圖:要學會利用保險鎖住財富


中國工作時長世界第一
根據統計機構的統計,中國的工作時長在全世界上排名第一。數據顯示,中國人一年的工作時間全世界最高,平均大約為2200小時。其它國家中,阿根廷一年人均工作1903小時,巴西人工作1841小時,日本人1758小時,美國人1610小時,英國人1489小時,而荷蘭人一年才1389小時。
在這樣高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下,中國人的平均薪資卻很低,人均每小時工資,僅為4元人民幣。即使在這樣的高強度低工資的水平下,很多人節儉的存下了不少錢,然而,更多人辛辛苦苦存下的錢,卻在一直貶值,甚至一次被奪走。
辛苦存款卻被奪走
另外一個令人難過的事實是,儘管很多人辛苦存下一點錢,但是在沒有保障的條件下,一直在貶值,甚至因為其他原因,一次被奪走。
A. 投資失敗,很多人在股市、創業的失敗投資,多年儲蓄一次清空;
B. 通貨膨脹嚴重,存在銀行的錢,其實一點一點在變少,但很多人不知道;
C. 意外高發,由於保障體係不全面,很多人不得不自己承擔意外帶來的損失;
D. 疾病,根據統計,中國人的存款,有相當高的一部分,成為醫療費;
保險比存款更重要
我們在之前揭密:因為有保險,美國人不存錢卻最有錢;沒保險,中國人勤勞卻沒錢的文章中也講過,有沒有保險,是決定儲蓄與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均衡的一個大的因素。有保險,即使在投資方面出現失敗,即使遭遇重大的意外與疾病,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也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保險能夠讓投資失敗的人,也有保障生活的止損線;
  • 理財類型保險的高收益率,能夠抵禦高的通脹率;
  • 保障類型的保險,在疾病、意外到來時,提供醫療費用。


對於保障體係不夠全面的中國社會來說,擁有保險可能比儲蓄更重要。把一部分存單變保單,是更有價值的理財。